《家在何方》為家國四部曲之首部曲,是導演李靖惠的家庭紀錄片。導演從外婆被送到安養院那天,開始拿起攝影機紀錄外公、外婆分隔兩地的生活,以及導演南北奔波探望外公、外婆的日子。影片呈現家族老中青三代之間的生命脈動與矛盾之情,並突顯家庭中老人與女性照顧者的困境,而導演始料未及的是,最後外公…。

 


俗話說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儘管每個家庭都不一樣,家在何方在各地的放映產生生很大的迴響。透過文建會所舉辦的文化紀錄片巡迴展及女性影展,這部影片在全省各地巡迴,我發現每場座談會中,不僅引發觀眾對於片中人物的感受,觀眾也會開始分享自己的家庭,例如有的觀眾談到自己當照顧者的經驗、媽媽當照顧者的情形、或是家中也有老人照顧的問題影片觸發許多家庭的共通經驗,讓許多人的情感得以抒發。

 

除此之外,一些主題影展與團體也開始使用家在何方成為討論的媒介。如「家庭照顧者關懷月」影展由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主辦,希望透過國家與社會的資源,讓照顧者的角色得到重視與喘息的機會,所以選擇家在何方成為影展的內容。

 

行政院農業委員委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會辦理「建構農村聚落居民生活照護支援體系計劃」,在農村志工成長交流會中,許多婦女觀看家在何方之時,觸發許多個人的照顧經驗,留著眼淚分享感受。藉由影片的放映和經驗的分享,我向這些志工傳遞社區照顧工作在整體照顧體系的重要性,鼓勵他們在社區服務老人家。當初我面對外公外婆年老的處境,深感個人及家庭的不足,所以特別請教會的長輩來探望他們,台北靈糧堂長春團契的牧師和阿公阿嬤就成了我最大的支持團體,尤其我在剪接家在何方的時期,一個多月待在台南的學校,沒有辦法北上探望外公外婆,我陷入很大的焦慮狀態,還好教會的牧師與長輩經常去探望外公外婆,讓我能夠安心剪接影片。教會長期的探訪,在心靈上和信仰上給外公外婆許多幫助,讓他們面對生老病死有平安有盼望。老人家不只是年老體衰需要照顧,他們的心靈他們的靈魂同樣需要關切,所以一個全人的照顧必須涵蓋身心靈三方面。台北靈糧堂長春團契去安養院探望外公外婆,看到安養院眾多老人的需要,逐步將探訪的對象擴展至台北縣市十多家安養院,這是讓我非常感動的;上帝不只是愛我的外公外婆,祂愛這些孤單的老人。透過這個例子,我們看到教會的角色,也是社區志工團體所能發揮的,唯有家庭、社會、國家三者結合才能建立平衡的照顧體系。

 

家在何方在影展、學校、社區、教會及各種研習營放映,接觸到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,充分發揮紀錄片的影響力。一些老師會使用這部影片成為輔助媒介,和學生討論相關主題;包括中小學、高中、大學系所醫學系、護理系、醫學社會系、社工系、婚姻與家庭學系、社區大學等。自1998 年首映至今,家在何方持續都有一些放映機會,尤其是當外公外婆分別過世之後,每當放映影片之時,我覺得外公外婆彷彿仍然活著,如同聖經說:「我們成了一台戲,演給世人和天使來觀看。」他們還繼續透過影片向世人說話,見證他們生命的苦澀與甜美。回想每次外公到安養院探望外婆,即使外婆年華老去皺紋佈滿,甚至是肢體變形、不能言語,外公都會親熱的親吻阿婆,溫柔的撫摸她,九十年前指腹為婚的婚姻,綿延至病榻旁的款款深情,我看到了世上最動人的愛情。

 


這部紀錄片,充滿了生活的細節,所以儘管節奏舒緩,仍然讓我們屏息專注,洋溢著作者的感情。──李泳泉金穗獎

 

家族中最年輕的一代女性,拿著攝影機拍攝自家的生活中一件對大家,尤其是家族中的女性影響很大的事件;高齡的祖母住進老人療養院。家人的不捨與無奈,都在鏡頭下自然流露。祖父與祖母的感情事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,也是導演花最多精神鋪陳的地方。拍攝時間甚長,導演捕捉到許多令人難忘的精采片──游惠貞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

 

李靖惠導演拍攝家在何方阿嬤的戀歌》,以自己的祖父母為中心主題,長期貼近拍攝,呈現了老人面對年老、伴侶喪失、住進老人院過程中,家人之間種種親情的依戀與不捨,掙扎與選擇的過程。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男女兩性對這個議題的不同考量,以及家人做決定的思考差異。影片不但是導演對此議題的藝術呈現,描繪出一般民眾無法完全呈現的生活困境,獲得觀眾熱烈迴想與討論──林書怡2003女性影展國際論壇

 


金穗獎優等錄影帶獎

傑出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

女性影展、光鹽影展邀展

文化紀錄片巡迴觀摩展邀展

家庭照顧者關懷月影展邀展

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入圍

女人203040成長快樂夏令營

「她和她的生活-紀錄片巡迴影展」邀展

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家的變遷單元邀展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eyandH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